“八景”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之一。以“八景”的形式概括名勝古跡,是古今士林通用的方法。筆者是一名普通的歷史文化愛好者,在閱讀歷史資料中,對歷史上的阜陽“八景”印象頗深。 阜陽是中華民族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,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,其文化歷史遺跡、名勝古跡遍布全市。最早記載阜陽“八景”的是《乾隆潁州府志》中的王斂福為“八景”所做的詩。這八景是:西湖柳蔭、南崗雪色、云亭山影、新渡波光、書院探荷、讓臺觀稼、杏林曉鶯、蘆湄秋月。 從以上阜陽“八景”中我們不難發現,這些基本上都包含著幾個方面的內容。一是自然景觀,既包括田野河流、芳草花樹等“固態”的自然物質資源,也包括日月星辰、飛雪煙云等變化莫測的自然景象,此外還考慮到了春夏秋冬及晨夕光影的更替變幻,充分地展現了大地景觀的豐富多樣及美妙佳境,如“西湖柳蔭”“新渡波光”等。二是人文勝跡,包括建筑遺跡,如“書院探荷”和“云亭山影”等。三是富有地方情韻的日常生活景觀,如“杏林曉鶯”“蘆湄秋月”等。 以上幾個方面,既是阜陽八景構成的主要內容,也是八景的文化精神,集中起來可以歸納為:對大自然美妙風光的熱愛,對地方人文勝跡及美好生活的彰顯,景致、詩情、畫意、人文之間的息息相通。 時光流逝,歲月滄桑,如今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阜陽歷史上的八景早已不復存在,比如八景中的“讓臺觀稼”“南崗雪色”早已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消失,有些也只剩遺跡,如“西湖柳蔭”“新渡波光”“蘆湄秋月”,讓人唏噓;還有的景觀蕩然無存,如“書院探荷”等。 近年來,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我市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力度,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,城市文化品位、人文理念顯著提升,這種現象固然很好,但我們卻忽視了城市“八景”文化的內容。如果通過政府牽頭、群眾參與評選出阜陽新“八景”文化景觀,在保護利用好原有城市景觀的基礎上,建構出一批反映時代風貌的新景觀,增強城市的文化凝聚力,一定能助力阜陽打造旅游目的地。 |
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: fynews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