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辣椒醬,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會映出知名品牌“老干媽”,但對潁上縣陳橋鎮的村民們來說,下飯就菜首選理所當然是本土的“王老頭”辣椒醬。 這種由當地老漢王文友自行研發的辣椒醬,已經誕生30多年,近年更是被兒子注冊成了品牌,通過電商在當地及周邊銷售。很多外出鄉親的行囊中,必備一罐“王老頭”辣椒醬,用大伙兒的話說,香辣的辣醬里飄溢的盡是家鄉味兒。 隱藏小鄉村的土味美食 上周末,記者來到位于陳橋鎮宋井社區的潁上王老頭食品有限公司。因為時值周末,公司里沒有開工生產,整個車間看上去整潔而安靜。車間外的一道走廊被布置為公司展示區,有序擺放了包裝完好的辣椒醬、牛肉醬等食品。 “這是我父親當年在集上開小飯店時研發的,幾十年了,味道從來沒變過,”公司負責人王寶珠擰開一瓶辣椒醬,一股夾雜著淡淡辣味的清香隨即溢滿整個走廊。王寶珠今年37歲,是名退伍軍人,從部隊回家后,他就和父親商量著,以老人的頭像姓名作為商標,將辣椒醬做出品牌,打出影響力。 王寶珠說,自己在外多年,品嘗過多種風味的辣椒醬,相對于其他品牌的辛辣麻辣,父親研發的辣椒醬香中帶辣,辣中有甜,甜而不膩,別有一番風味,“我就想著,利用父親多年的經驗,將這種辣椒醬傳承下去,做出家鄉的品牌?!?/div> 坐在記者身邊,今年75歲的老人王文友思緒漸漸回到30多年前。 精心打磨出美味辣椒醬 從改革開放后,王文友就在集鎮上開了家小飯館,憑借誠信經營、物美價廉,生意一直挺紅火。 在當時,王文友做的各種鹵菜很受歡迎,每次制好都會很快銷售一空。漸漸他注意到,每當有顧客上門吃飯時,總喜歡盛上一大盤他配菜用的辣椒醬,往往一盤鹵菜沒吃完,辣椒醬就被吃掉了好幾碟。 “那時候,鎮上的鄉親并沒有吃辣椒的習慣,”王文友說,意識到自己做的辣椒醬受歡迎后,便開始刻意提高辣椒醬的產量。他每天下午將采購來的玻璃瓶罐洗凈消毒,將辣椒剁碎上火煮熟,再攪拌均勻,第二天早上用豆油開炸,裝入瓶罐中放在飯館門前銷售,“天不亮的時候第一鍋辣椒醬出鍋,整條街上都是香氣?!?/div> 漸漸地,王文友的辣椒醬零售成為店里最受歡迎的美食,原本精心烹制的各種菜肴,反倒逐漸被群眾冷落。隨著年齡增長,王文友在當地群眾口中也開始由原本的“小王”“文友”“老王”演變成了“王老頭”,他精心熬制的辣椒醬,也被當地群眾昵稱為“王老頭辣椒醬”。 融入鄉愁的美食走向四方 在“王老頭辣椒醬”的帶動下,當地群眾漸漸都養成了吃辣椒醬的習慣,走親訪友外出務工時,大伙總不忘在行囊里帶上一罐“王老頭辣椒醬”。 不僅是普通群眾,包括當地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,也都成為了“王老頭”的粉絲,“王老頭辣椒醬”更成為鎮政府食堂的必備佐味食品。 陳橋鎮組織委員劉杰說,十多年前,自己在剛參加工作時,在單位食堂第一次吃到這種辣椒醬,“就著饃吃非常香,一點也不油膩?!币虼?,鎮里得知王寶珠準備創業時,從各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。 2014年,王寶珠父親的頭像申請為商標,將“王老頭”在工商部門注冊,成立食品公司,專門生產以“王老頭辣椒醬”為主打的家鄉美食。在潁上縣乃至安徽省舉辦的各種農產品展銷會上,“王老頭辣椒醬”也成為潁上相關部門極力推薦的家鄉美食。 下一步,王寶珠和妻子計劃著,利用抖音等網絡平臺加大對“王老頭辣椒醬”的推廣。他憧憬著,有朝一日“王老頭”能像“老干媽”那樣,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美食。 |
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: fynews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