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北京日報》報道,眼下不只是視頻平臺,不少社交、打車、旅行等生活中各類App都已植入借款入口,常以小恩小惠引誘用戶開通,甚至故意宣傳“低利率”“下款快”。 種種跡象顯示,越來越多的App推出了借款功能,并以各種方式鼓勵用戶借款。從積極角度來說,很多App開通借款功能,能促進競爭,方便用戶借款緩解差錢壓力,也能促進消費增長。但從另一角度看,有誘導用戶過度借款、過度消費之嫌,容易給用戶帶來債務壓力和失信風險,會對用戶的消費習慣、消費持續性等帶來不良影響。同時,不僅會給我國金融安全埋下隱患,還易制造暴力催收等社會問題。 “借款”功能之所以被眾多App運營者看重,不外乎兩個原因。一個原因是App進入了金融變現期。有人指出,這些App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,如今想通過用戶借款為自己帶來業績。另一個原因是,經過嚴厲整治之后,P2P網貸機構全面退出讓擁有金融牌照的App看到商機,試圖接手前者留下的市場。 當App集中進入金融變現期,無論是監管者還是App用戶,都要提高警惕,防止過去某些網貸亂象再次上演。記者調查發現,App上面的借錢廣告,大多宣稱“審核快、放款快、低利率”,這與以前的P2P網貸亂象有些相似,審核快的背后可能有漏洞,容易引發糾紛;而低利率有可能存在虛假宣傳。比如有App宣稱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.2%,但記者填入信息后變成23.4%。 從監管角度來說,既要督促App運營商完善網貸審核機制,消除風險隱患,也要對借款廣告加強監督,防止用戶被虛假宣傳誤導。絕不能讓之前上演過的P2P網貸亂象通過App借款“還魂”。作為App運營商,也要有規則意識和社會擔當,不能為了商業利益擾亂金融秩序、制造信貸亂象、損害用戶利益,否則App借款亂象很可能引發監管者對網貸的新一輪治理。 從App用戶角度而言,面對蜂擁而來的App借款功能、相關誘惑,要保持理性。如果急需要用錢,非借款不可,可選擇口碑較好的App借款。如果沒有借款需求,則不要被忽悠、被誘惑,不能輕易過負債的生活。需要指出的是,App開通借款功能背后,實際放貸機構是否合規,包括是否有金融牌照,是否符合“地方法人銀行不得離開所屬注冊地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”? 如果“App借款”存在違規之處,則應該堅決查處??傊?,不能讓P2P網貸亂象借App借款“還魂”,必須確?!癆pp借款”合法規范。 |
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: fynewsnet